大橙子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云服务成为新基建“灵魂”,大型云服务商厮杀再升级

“新基建”时隔一年多再次成为行业热点,刷屏之外,人们也将之挂在嘴边、随时随地拿出来探讨一番。紧接着在4月20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新基建”的界定范围也被首次明确。

创新互联长期为上1000家客户提供的网站建设服务,团队从业经验10年,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为云城企业提供专业的成都网站建设、网站制作云城网站改版等技术服务。拥有十余年丰富建站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为您定制开发。
;   新基建屡被提及,云服务成基础建设核心


;   众所周知,“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2018年,这一理念就被提出。依据彼时的定义,所谓的“新基建”即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等这类新兴基础设施建设。


;   可以看到,在最初的定义中,“新基建”只是对几大产业的广义概括,细节之处甚少涉及。而经过这一次明确界定,“新基建”的大框架内终于有了有效内容的填充。


;   根据明确定义,“新基建”具体指代三个方面:


;   信息技术设施——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括了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   融合基础设施——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包含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


;   创新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   在这一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当下正热的产业,它们多数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云服务”更是近乎与每个产业都有所关联,譬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论及发展皆离不开云服务的从旁辅助,甚至在某些产业中,云服务俨然成为核心构成部分。


;   就在此次疫情期间,云服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出于对安全、防疫的考量,过往的线下物理办公、上课被线上远程办公、网课所取代,而全国白领、学生能够同时上网的背后,是云服务在提供底层支撑。


;   用中科曙光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宋怀明的话来说,云服务、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灵魂。而在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看来,云计算也是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底座,只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必须协同发展,才能产生聚变效应和辐射效应。


;   云服务产业迎新机遇,谁能真正吃下这波“红利”?


;   自“云计算”在2015年被首次写入政府报告以来,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378.1亿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的962.8亿人民币。另有数据显示,至2023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097.3亿人民币。


;   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等情况来看,国内的云服务产业显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而厂商们为此更是在人才、资金投入等方面不遗余力。


;   依据美国权威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所统计的数据,2019年第四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比上一季度增加28亿美元,使得这一季度成为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季度,与此同时2019年全年云服务市场规模也增长至960亿美元。


;   又比如国内云服务市场的“领头羊”阿里云,它在今年4月宣布将在未来3年投入2000亿人民币,用来搞新技术、新基建;又比如腾讯,宣布未来5年投入5000亿人民币,用于包括云计算等在内的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


;   可以看到,包括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在内,皆将“新基建”作为云服务部署下一步动作的核心之一。由此可见,随着“新基建”再次走入大众视线,并成为产业热点,云服务产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   就目前来看,国内云服务厂商可以根据不同判断标准划分为多个类型,例如依据公司属性,国内云服务厂商可分为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创企、IDC服务商等等。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的划分法,即按照公司体型或团队背景进行划分,此时国内云服务厂商仅分为两类,分别是“大鱼”和“小鱼”,前者比如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天翼云等等,后者有UCloud、青云、七牛云等。


;   在最终落地形态与服务模式上,大企业与小创企的打法也有很大差别。相比于在资金和人才上差距甚多的大企业,小创企的云服务并没有像大企业那般做到近乎覆盖所有行业,并且在具体服务上也更为细分化和多样化,它们多是垂直于某一个具体的产业或方向,解决方案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   随着“新基建”的再次来袭,一系列的政策引导、福利想必已经在来的路上,于云服务产业而言,一个新的“红利期”正在走来。在这个国内云服务百家争鸣的时代,能够真正享受到这波红利的,是市场、资金与人才兼备的大型云服务商,还是致力于走垂直路线的小型创企?


;   新基建背后的云服务,是大企业厮杀的进一步升级


;   提及云服务布局, 第一步往往是“上云”。依据《中国企业上云指数(2018)》报告,彼时国内企业上云比例只有43.9%,而美国企业上云比例已经达到了85%以上,欧盟则在70%以上。相比之下,国内企业上云的比例还是太少。


;   此前《福布斯》报道称,到2020年,企业会将83%的工作量转移到云上。落实到具体方向上,有关数据分析,这其中在“公共事业云”和“政务云”能够站稳脚跟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以公共事业云为例,作为治理核心的政府在这方面有着强烈需求,工信部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


;   在公共事业云、政务云这两块业务上,虽然也有中小型云服务商在有所涉猎,但是主要战场还是掌握在大型云服务商手中。犹记得过去的几年间,大型云服务商以0.01元、1元拿下政府项目的新闻也是时有出现,譬如中国移动于2016年以1元的价格中标温州市政府的政务云平台,又比如腾讯云于2017年以0.01元拿下厦门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这其中足以可见大型云服务商在市场占领战中的狠绝。与此同时在订单数量上,以阿里云为例,截至2018年中,它已经拿下国企订单(12306、中石化、国税总局等)、政府订单(浙江、江苏、贵州等),并在11个城市建设了ET城市大脑。


;   于云服务厂商而言,与政府的合作是有表率意义的,必然能够在之后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合作,当中的项目竞争等也早已开始。可以看到,自“新基建”再次被提出,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在内,已经陆续签下一些订单,继续扩大布局、站稳脚跟,这些并不是中小型服务商所能企及的。2020年,苏宁云、美团云相继掉队,也侧面验证了国内云计算战场的惨烈。


;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型云服务商已经开始尝试“抱团作战”。以华为云为例,围绕鲲鹏处理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在峰会上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之内投资30亿人民币来发展鲲鹏产业生态,且包括东方通、用友等数十家企业已经完成了与鲲鹏云服务兼容性测试的认证。从这一计划可以看出,大型云服务商的竞争已经不仅仅限于平行层面,而是拓展到了更多的垂直及交叉面。


;   通过投资、收购、产品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型云服务商以自己为中心打造了一个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他们通过与其他云服务商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同时直接或间接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


;   这时候,一个覆盖大中小型云服务商、行业客户的“平行+垂直”全方位生态圈已然形成。


;   根据Canalys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云服务市场占有率排在前三位的阿里云(46.4%)、腾讯云(18%)、百度智能云(8.8%)这3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为73.2%。再加上一旁正虎视眈眈、迎头赶上的华为云,国内云服务市场的寡头局面逐步定型,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指引,以及未来可期的市场增长空间,大型云服务商之间的厮杀或将更为激烈。
网页题目:云服务成为新基建“灵魂”,大型云服务商厮杀再升级
文章网址:http://dzwzjz.com/article/cghsdj.html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