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子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gis技术在滇池 gis产业的发展前景

帮帮忙,求一张昆明滇池流域的arcgis矢量图?在线等

你好,我们有一款非常好用的清洗剂,是瑞士进口的,主要用于清洗玻璃器皿,像口径比较小的容量瓶,移液管,进样瓶之类的,主要靠浸泡,不用刷子刷,效果和铬酸洗液差不多,但是比酸洗液安全环保,油污,重金属离子,有机等都可以清洗,还可以下水道直接排放~~有意向可以联系我~~

创新互联专注于林芝网站建设服务及定制,我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做网站经验。 热诚为您提供林芝营销型网站建设,林芝网站制作、林芝网页设计、林芝网站官网定制、微信小程序服务,打造林芝网络公司原创品牌,更为您提供林芝网站排名全网营销落地服务。

什么叫"对策水位"

读新闻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王家耀教授在“数字黄河”工程研讨会上作报告(2003-12-14)

[日期:2004-11-26] 来源:水利信息化中心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数字黄河”的若干思考与探索

王家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1.引言

1.1数字地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解决人、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平衡关系,而这依赖于人类对整个地球及国家的深刻认识,这是制定科学决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从整体上认识整个地球提供了先进的工具,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卫星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地球观测技术组成的地球观测系统——全球观测信息网络(EOS-GOIN)。

EOS-GOIN提供了对整个地球系统进行长期的、整体的监测能力,为收集、处理和分析地球系统变化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工具。

1.2 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信息化的地球。其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分布式、动态化、智能化。

l社会背景——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l、技术背景——GIS、GPS和RS技术的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1993),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1994),互联网和全球卫星互联网络,技术标准。

1.3 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数字黄河?

l、从哲学上理解,数字黄河是实现现实(物质)黄河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

——数字黄河再现现实(物质)黄河(模拟和仿真功能)

——数字黄河超越现实黄河(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特点)

——数字黄河可以与物质黄河进行智能化互动

l、从技术上理解,数字黄河是以空间信息为核心的黄河信息系统体系

——空间信息,指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数据及对应(加载)的社会经济、人文信息

——黄河信息系统体系,指相互联系的大量的黄河信息系统的统一体

l、通俗地理解,数字黄河是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黄河信息特别是空间信息服务体系

1.4 数字黄河的目标

、 ——防洪减灾

、 ——生态环境规划

、 ——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数字黄河”的框架体系

“数字黄河”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 、清晰的框架体系(图1)。

3.、“数字黄河”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

3.1黄河流域信息基础设施(YRII)

、 黄河干流总长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流域面积达79.5万平方公里。在这样大的空间要实现数字黄河战略,首先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即通信网络建设。

(1)在实现国家宽带光纤网建设的框架下,规划和进行补充网即Internet—web建设

(2)鉴于黄河防洪防凌任务艰巨,规划和进行卫星宽带网Sat—internet—web建设。

(3)利用黄河流域建成的微波通信台站,规划和进行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网络建设

3.2黄河流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YRSDI)建设

3.2.1空间数据基准和框架建设

我国的现代空间数据基准和框架包括三个方面:

(1)现代大地坐标框架(三维、地心、高精度、动态和实用的大地坐标框架)

——GPS2000网和天文大地网的联合平差

——增加约3000余个GPS点

——GPS永久性跟踪站的数量由目前的25个增加?70个左右

在这个基础上,还应在黄河流域沿公路、沿线城镇布设GPS加密网(C、D级),使其点距保持在20-40km左右,这样就可以满足利用GPS采集1:5万或更大比例尺地图矢量数据的需要。

(2)现代高程基准

l、对现行国家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一般15-20年复测一次)

l、用GPS测定海拔高程

(3)现代重力基准

l、国家2000重力基准网(2001年提供)将替代国家85重力基准网

——精度为±0.3——0.6m

——分辨率高于30km×30km

l、将GPS测得的大地高转换为正高(海拔高)

3.2.2地理基础空间数据建设——分布式数据库建设

(1)大地测量控制数据库

(2)基础地理数据库

l、数字矢量地图数据库(DLG)

l、数字栅格线划地图数据库(DRG)

l、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DEM)

l、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DOM)

比例尺 :黄河上游——1:25

黄河中游——1:5万

黄河下游及重要地区——1:1万

(3)专业数据库

(4)元数据库

3.2.3信息共享技术系统和机制建设

(1)连接分布式数据库的网络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建设

l、WebGIS

l、ComGIS

(2)实现信息共享的数据仓库(DWH)及数据交换中心技术系统建设

(3)实现信息共享的标准、规范建设

l、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

l、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及格式标准

l、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标准

l、元数据标准

3.3黄河流域监测与数据采集体系建设

3.3.1监测体系建设

(1)河岸、库岸及大坝变形(稳定性)监测系统

(2)暴雨及洪水(凌汛)遥感监测系统

(3)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

3.3.2数据采集体系建设

(1)GPS数据采集

(2)遥感(RS)信息获取与数据采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3)地图扫描智能数据采集系统

(4)观测台(站)数据搜集系统

4.、“数字黄河”的信息应用服务技术体系建设

建设“数字黄河”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建立“数字黄河”的信息应用服务技术体系关系到“数字黄河”的生存与发展。

4.1黄河流域洪涝灾害预测与对策智能技术系统

(1)暴雨预测与对策系统

结合中长期预报资料,运用多分辨率的近期遥感影象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字高程、土地利用、森林和水体分布数据,进行“气象下垫面”分析,对暴雨形成机理及移动规律进行预测。

(2)径流预测与对策系统

根据暴雨预测情况,运用近期的多分辨率遥感影象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字地形、地质岩性与构造、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进行“径流下垫面”分析,作出径流预测。

(3)洪水预测与对策系统

利用上游河段的来水量及本河段的数字河道、数字干堤进行仿真和虚拟实验,从而预测全河段的真实水位情况。

(4)凌汛预测与对策系统

结合气温预报情况,利用上游河段的来凌量及本河段的数字河道、数字干堤进行仿真和虚拟实验,从而预测全河段的真实凌汛移动情况。

(5)险情预测与对策系统

根据上述洪水、凌汛预测,利用数字河道、数字干堤和上游来水、来凌量情况及水、凌运动规律进行可能发生“漫堤”险情河段的预报,等等。

(6)灾情预测与对策系统

利用DLG数据、DEM数据、DOM数据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对可能的受灾区进行多种方案的仿真和虚拟,进行评估,力求将损失降低带最低程度。

4.2黄河流域洪水防治与调控系统

黄河中下游的河床由于泥沙堆积而不断提高,成为“地上河”或“悬河”,一旦泛滥,就将形成巨大的灾难。从长远来看,建立洪水防治与调控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办法。

(1)黄河流域洪水监测系统

利用洪水期不同时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象数据、流域各测站的监测数据和GIS中已有的矢量数字地图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获得流域洪水动态信息(相对警戒水位),为调控系统决策提供依据或参考。

(2)黄河流域各水库的洪水调控系统与指挥调度中心

通过网络连接指挥调度中心与流域各水库调控系统,重点是小浪底水库调控系统,因为它具有防洪、防凌、减淤和供水四大功能,各水库调控(闸门开与关)系统向指挥调度中心反馈动态信息,并严格受指挥调度中心指挥,确保流域各河段的安全。

4.3黄河生态环境监测与规划系统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从长远来看,生态环境监测与规划是一项“长治久安”的科学措施。

(1)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

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流域坡地利用不合理、陡坡开垦、公路修渠造成陡壁秃坡、开矿废土石处理不当、失当等人为因素及暴风雨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为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2)流域水质监控系统

利用网络连接流域各水质监测站,并利用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数据对沿黄河一带的工程排污等状况进行监测,为治污决策提供依据。

(3)小流域治理系统

(4)湿地(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监控系统

(5)黄灌区土壤沙化、盐碱化监控系统

(6)流域绿化规划系统

4.4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系统

5.、“数字黄河”的关键技术支撑

5.1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解决与地球空间信息有关的数据获取、存储、传输、分析与应用等问题的空间信息系统。其优势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在于它的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的能力。

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GIS概念、60年代中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CGIS)以来的近40年时间里,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GIS技术发展非常快,应用非常普遍。

(1)计算机作为GIS的主要硬件平台,正以目前流行的32位转向64位体系结构过渡,提供了更大规模的物理寻址空间,数据传输率,磁带或光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硬盘容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对GIS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2)操作系统作为GIS硬件平台与应用软件的接口,已从16位转向32位,并逐步转向64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Windows NT 和Unix仍作为GIS的基本操作系统,Unix仍是许多大型GIS的首选。

(3)地理数据库作为GIS的核心组成部分,开始引入面向对象技术,开发对象——关系数据库,并探索平滑过渡到真正面向对象的数据库。为了支持空间数据的管理,Oracle公司在自己的系统中加入了Spatial ware组件;Informix公司的Universe server,用户只需将自己定义的数据类型做成 Data Blade插件,便可将空间数据无缝地集成在 DBMS中;ESRI、 MapInfo等也都提出了将空间数据集成在关系数据库中的产品。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开始应用于GIS中。

(4)组件地理信息系统(ComGIS)作为GIS的软件平台,是现代GIS发展的重要趋势,可以跨平台、网络、应用程序运行,能改变目前软件生产开发模式。GIS软件的体系结构正从单机(单用户)版本(单用户数据访问)发展到客户/服务器结构(多用户并发访问),并进一步发展到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模式(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在互联网上提供地理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功能服务,与其他的GIS用户实现实时通信,是一个新兴的前沿的研究方向,目前已有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 Server、Intergraph 公司的GeoMedia WebMap、ESRI 公司的Internet Map Server(IMS)、Autodesk公司的 Map Guide、 Bently公司的 Model Server/Discovery、MapInfo 公司的MapXtreme,国内的如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的地网 Geo Beans、武汉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 GeoStar等;3DGIS和4DGIS(时态)及VRGIS(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也取得了进展。

(5)GIS在“数字黄河”中的应用

GIS是“数字黄河”的核心部分。

l、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网上分发

l、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与分析

l、空间数据的各种形式的快速清晰显示与控制

l、制图与输出

l、与RS、GPS的集成与应用

5.2遥感(RS)技术

航空特别是航天遥感是空间对地信息获取的最重要、最理想的技术手段。空间对地观测包括光学遥感成像、红外遥感探测、激光遥感、微波遥感等。

(1)空间对地观测的主要特点

地面几何分辨率为0.1-4000米;探测的光谱波段可从紫外到微波甚至超长波,划分的波段可从1到240个;穿透能力可从若干厘米到数十米甚至可达100米,超长波可达10000米的深度;微波遥感技术具有全天侯的探测能力,不论刮风、下雨、有云,都能对地进行观测;覆盖范围大,重复覆盖周期短,获取信息现势性强。

(2)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促进RS技术的应用

小卫星研制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操作使用灵活,应用领域广,采用多个遥感小卫星,提供具有中等分辨率和较短重复观测周期的遥感数据,可以满足对各种地球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监测的要求。

(3)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微波遥感技术(SAR)的迅速发展将促进RS技术的应用

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计划,它是2000年2月11日发射升空的。它采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由雷达两台在相差不大的位置上获取两张影像,从这两张影像的差异可计算出地面高程或高差。其轨道倾斜角为57°,覆盖范围为南纬56°至北纬60°之间的全部地球表面,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80%。采集的数据可用于洪涝灾害、水土保持、重造森林、火山监视、地震研究及冰川运动监测等。

(4)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关键,遥感影像的智能化理解和识别技术——图像分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人工神经元网络分类法、模糊分类法、纹理分类法和基于知识的图像分类等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遥感影像信息的融合技术,研究不同遥感技术获得的遥感影像的配准、多光谱与SAR图像配准,有利于最佳地获得对地表的认知;遥感影像信息的压缩技术,目前最成功的仍是小波分析压缩方法,对于遥感影像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遥感影像的三维地学仿真技术(基于分形技术的地景生成技术等),已经取得实用性成果;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自动生成技术,已有成熟的软件用于生产;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迅速发展,国内地方和军方都推出了自己的软件,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

(5)RS在“数字黄河“中的应用

l、黄河流域地理空间基础数据获取——DLG、DOM、DRG、DEM(4“D”产品)

l、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监测、生态环境监测

l、RS数据与GIS数据结合,充分发挥RS数据具有信息丰富、高时效和快重复性的优势及GIS具有高效空间数据管理、灵活的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定量化程度高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RS信息的定量定性分析水平,另一方面又使GIS数据不断更新,增强动态分析功能。

5.3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技术

目前,以GPS为代表的全新的空间定位方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传统的空间定位方法。

(1)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l、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其作用是实时地向用户传送广播星历的卫星信号

l、地面监控部分——地面支撑系统,其作用是观测卫星、计算其星历、并编辑成电文注入卫星

l、接收机——用于用户定位、导航

(2)目前的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的NAVSTAR/GPS、俄国的GLONASS、欧洲空间局的NAVSAT、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INMARSAT、中国的“北斗一号”双星导航定位系统。这几种定位系统之间在时间系统和基本坐标系统方面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两种定位系统的组合定位,互相配合和补充,可以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例如:目前已有多种能同时组合GPS和GLONASS的接收机投放市场;中国的“北斗一号”也在研究其与GPS的组合运用,同时利用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来提高其定位精度。

(3)卫星定位系统的特点

l、全天候

l、覆盖范围广(GPS为全球覆盖)

l、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定位)

l、快速省时高效率

l、应用广泛、功能多样

(4)针对美国的SA(选择可用性)和AS(反电子欺骗)政策,提高定位精度的技术发展很快。这就是差分GPS技术(DGPS)和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

l、DGPS技术——通过两个或更多的GPS接收来实现。分为单站差分、差分链和差分网(广域差分WADGPS)。

l、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其优势是: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全天候作业;无需局部控制。

(5)卫星定位技术在“数字黄河”中的应用

l、黄河流域空间参考基准的建立——基本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l、黄河流域基础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

——利用RTK定位技术进行野外测量。流动站可在参考站10-20km范围内机动灵活地采集数据,不受视距和地形条件限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TK技术本身的精度可达到厘米级,碎部点点位数据采集精度优于0.1m,成图精度高。

——在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在航摄阶段,利用GPS技术对航摄飞行进行导航定位,可以使航线更准确、航向和旁向重叠技术指标更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摄影质量;利用差分GPS技术,精确测定并记录暴光瞬间的航摄仪的姿态,即像主点的三维坐标;在像片连测阶段,进行GPS数据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可大大减少像片连测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所需的外业工作量,降低外业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在像片调绘阶段,GPS技术可用于快速建立补测所需控制系统或直接进行补测。

——利用车载GPS进行道路测量,更新道路数据。

l、基于“数字黄河”的GPS导航服务——与GPS集成的车载导航服务系统

5.4“3S”集成技术及其在“数字黄河”中的作用

(1)“3S” 集成技术

GIS、RS与GPS是实现“数字黄河”战略中空间信息获取、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核心支撑技术,它们有着各自独立的、平行的发展和成就。但是,随着“3S” 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家都认识到单独运用其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性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所需的对地观测、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这就导致了“3S”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以下一些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l、“3S”集成系统的传感器的实时空间定位、系统进行过程中快速测定相关地面目标的方法和实现技术

l、“3S”集成系统中的图形、图像、属性、GPS定位数据采集一体化管理技术

l、“3S”集成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

l、GIS与GPS、GIS与RS、GPS/INS与RS及“3S”整体集成模式与技术

(2)“3S”集成技术在“数字黄河”中的应用

“3S”构成“数字黄河”的神经网络:

l、GIS——神经网络的神经中枢

l、RS——神经网络的传感器

l、GPS——神经网络的定位器

5.5空间数据仓库技术

空间数据仓库是一个新的概念,从“数字黄河”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它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1)空间数据仓库是数据库发展的必然趋势

l、由图形、图像信息到数字信息——图形、图像的模式识别与矢量数据采集系统

l、由数字地图数据到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l、由空间数据文件管理到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l、由异地、异部门空间数据库到多尺度分布式存储管理——分布式空间数据库

l、由空间数据库到空间数据仓库——空间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决策支持

(2)多元空间数据融合

l、多元数据指对地观测数据(GPS定位数据、不同分辨率和不同光谱范围的RS数据)、数字地图数据(不同比例尺)、专题数据等,他们在存储格式、数据语义、数据编码、空间参照系统、数据处理方式、数据质量等的异构性,数据重复、不同时间的历史数据,给数据融合增加了难度。

l、多元数据之间相互叠加——目前使用较普遍的简单数据融合方式

——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线划图融合(DOM+DLG)

——数字三维模型和数字纹理图像融合(真实纹理、模拟纹理)

——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图融合(DOM+DEM)

l、不同时间的历史数据的融合——发展变化趋势

——不同时间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线划图的融合

——不同时间数字正射影像之间的融合

l、复杂的数据融合——建立融合数据模型,解决深层次的数据挖掘问题

(3)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简称DM),定义为“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先前不知道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是在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统计分析、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是指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l、数据挖掘常用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仿照生理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模型,通过学习进行模式识别

——决策树:代表着决策集的树形结构

——遗传算法:基于进化理论,并采用遗传结合、遗传变异、以及自然选择等设计方法的优化技术

——近邻算法:将数据集合中的每一个记录进行分类的方法

——规则推导:从统计意义上对数据中的“如果——那么”规则进行寻找和推导。

l、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数据挖掘(Spatial Data Mining),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是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用户感兴趣的空间和非空间的模式、规则和知识的过程。

——空间数据挖掘的过程与大多数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过程相同,一般可分为:数据选取、数据预处理、数据缩减、数据挖掘、模式解释和知识评估等阶段,如图2所示:

数据选取

数据预处理

数据缩减

数据挖掘

模式解释/知识评估

模式和规则

缩减的数据

预处理的数据

目标数据

空间数据库(信息库)

知识库

图2 空间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

——空间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空间分析方法(Spatial Analysis)、统计分析方法(Statistical Analysis Approach)、归纳学习方法(Induction Learning)、聚类(Clustering)、分类(Classification)方法、探测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粗集方法(Rough Sets)、云理论(Cloudy Theory)、空间特征(Characterization)和趋势探测(Trend Detection)方法、数字地图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方法、可视化(Visualiazation)方法等等。

6.、“数字黄河”实现的技术谋略

(1)采用层次化设计方法,首先搞好顶层设计,然后逐层分解进行各分系统、子系统设计。

(2)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少量采用经过攻关可以获得突破的技术。

(3)统盘考虑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硬件平台与应用软件接口的选择,保证发挥最佳组合的整体效能。

(4)先抓“示范”工程,然后全面展开。

(5)领导、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

*重赏*帮我答几道地理题""急!!

1.下列人类活动中,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有:

①分割栖息地 ②偷猎 ③基因同化 ④引进外来种 ⑤乱砍滥伐

C.①②③④⑤

2.下列各组中,都含有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是:

B.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

5.“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并造成大量废物,污染环境。下列与“牧童经济”无关的是:

B.农药污染

6.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以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为特征,循环经济的流程是:

D.资源—产品—低污染—再生资源

7.污水经过处理,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的,统称再生水。再生水也被称为:

C.中水

8.目前,光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下措施中,可以有效预防光污染的危害的是:

①楼房建筑及装潢少用境面、玻璃等,多用光反射系数小的材料

②加强广告灯和霓虹灯的装潢管理,不宜使用功率大的强光源

③若光线太强,办公楼和居室可用双层窗帘调控

④在建筑群周围栽树种草,调节采光环境

B.①②③④

9.“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遥感RS(Remote Sens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S 技术准确预测河湖决堤、火灾的发生等

10.历史上大规模的营建宫殿和都城,造成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统治者是:

B.隋炀帝

11.绿色GDP是指在GDP中扣除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的剩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GDP能看出经济总量和总收入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

12.2006年入冬以来,东北三省以及北京、重庆等市,平均气温均创下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人们都说“这个冬天不太冷”。暖冬会导致:

C.春夏季节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13.草鱼原产于东北至华南各大水系,后来被引入到云南的滇池中高密度地喂养,结果使很多当地水生植物(如滇池的海菜花)被消耗殆尽,一些水生动物如滇池蝾螈的灭绝等。这是因为:

B.草鱼大量吞食水生植物,破坏了水生动物藏身、觅食、繁殖的生态环境

14.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那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C.湿地,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获取,存储,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其核心是用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是一类军民两用技术,不仅应用于军事领域,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等方面,也应用于地域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电信,城市建设,能源,电力,农业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比如120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就可以利用GIS技术定位呼救点,自动标注发病地点以及会面地点,并按照距离远近推荐5个就诊医院。

更多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文章标题:gis技术在滇池 gis产业的发展前景
标题来源:http://dzwzjz.com/article/ddodidp.html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