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子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理最有效的手段。
成都创新互联客户idc服务中心,提供德阳机房托管、成都服务器、成都主机托管、成都双线服务器等业务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各地的服务中心,我们向成都用户提供优质廉价的产品以及开放、透明、稳定、高性价比的服务,资深网络工程师在机房提供7*24小时标准级技术保障。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和各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C、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D、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作者: 小灵, 出处:论坛, 责任编辑: 李书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从目的描述和范围描述开始,确定建模目标,开发建模计划,组织建模队伍,收集源材料,制定约束和规范。收集源材料是这阶段的重点。通过调查和观察结果,业务流程,原有系统的输入输出,各种报表,收集原始数据,形成了基本数据资料表。
2.2 第一步——定义实体
实体集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和属性集,可以从收集的源材料——基本数据资料表中直接或间接标识出大部分实体。根据源材料名字表中表示物的术语以及具有 “代码”结尾的术语,如客户代码、代理商代码、产品代码等将其名词部分代表的实体标识出来,从而初步找出潜在的实体,形成初步实体表。
2.3 第二步——定义联系
IDEF1X模型中只允许二元联系,n元联系必须定义为n个二元联系。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规则,使用实体联系矩阵来标识实体间的二元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连接关系的势、关系名和说明,确定关系类型,是标识关系、非标识关系(强制的或可选的)还是非确定关系、分类关系。如果子实体的每个实例都需要通过和父实体的关系来标识,则为标识关系,否则为非标识关系。非标识关系中,如果每个子实体的实例都与而且只与一个父实体关联,则为强制的,否则为非强制的。如果父实体与子实体代表的是同一现实对象,那么它们为分类关系。
2.4 第三步——定义码
通过引入交叉实体除去上一阶段产生的非确定关系,然后从非交叉实体和独立实体开始标识侯选码属性,以便唯一识别每个实体的实例,再从侯选码中确定主码。为了确定主码和关系的有效性,通过非空规则和非多值规则来保证,即一个实体实例的一个属性不能是空值,也不能在同一个时刻有一个以上的值。找出误认的确定关系,将实体进一步分解,最后构造出IDEF1X模型的键基视图(KB图)。
2.5 第四步——定义属性
从源数据表中抽取说明性的名词开发出属性表,确定属性的所有者。定义非主码属性,检查属性的非空及非多值规则。此外,还要检查完全依赖函数规则和非传递依赖规则,保证一个非主码属性必须依赖于主码、整个主码、仅仅是主码。以此得到了至少符合关系理论第三范式的改进的IDEF1X模型的全属性视图。
2.6 第五步——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
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长度、精度、非空、缺省值、约束规则等。定义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角色、同义词、序列等对象信息。
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逻辑结构应该选择最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DBMS。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这种转换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数据模型的优化,确定数据依赖,消除冗余的联系,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确定是否要对它们进行合并或分解。一般来说将关系分解为3NF的标准,即:
表内的每一个值都只能被表达一次。
表内的每一行都应该被唯一的标识(有唯一键)。
表内不应该存储依赖于其他键的非键信息。
作者: 小灵, 出处:论坛, 责任编辑: 李书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4.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5. 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数据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用DDL定义数据库结构、组织数据入库 、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数据定义语言)用作开新数据表、设定字段、删除数据表、删除字段,管理所有有关数据库结构的东西)
●Create (新增有关数据库结构的东西,属DDL)
●Drop (删除有关数据库结构的东西,属DDL)
●Alter (更改结构,属DDL)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内容包括: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7. 建模工具的使用
为加快数据库设计速度,目前有很多数据库辅助工具(CASE工具),如Rational公司的Rational Rose,CA公司的Erwin和Bpwin,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以及Oracle公司的oracle Designer等。
ERwin主要用来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它能用图形化的方式,描述出实体、联系及实体的属性。ERwin支持IDEF1X方法。通过使用 ERwin建模工具自动生成、更改和分析IDEF1X模型,不仅能得到优秀的业务功能和数据需求模型,而且可以实现从IDEF1X模型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转变。ERwin工具绘制的模型对应于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两种。在逻辑模型中,IDEF1X工具箱可以方便地用图形化的方式构建和绘制实体联系及实体的属性。在物理模型中,ERwin可以定义对应的表、列,并可针对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转换为适当的类型。
设计人员可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数据库设计建模工具。例如需求分析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可以使用Erwin画ER图,将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生成数据库结构;画数据流图,生成应用程序。
二、数据库设计技巧
1. 设计数据库之前(需求分析阶段)
1) 理解客户需求,包括用户未来需求变化。
2) 了解企业业务类型,可以在开发阶段节约大量的时间。
3) 重视输入(要记录的数据)、输出(报表、查询、视图)。
4) 创建数据字典和ER 图表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不是数据本身。(至少应该包含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在每个表内的主外键)。
数据项描述: 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取值含义,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数据结构描述: 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构]
数据流描述: 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 组成:[数据结构],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数据存储描述: 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流入的数据流,流出的数据流,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存取方式
处理过程描述: 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处理:[简要说明]
ER 图表和数据字典可以让任何了解数据库的人都明确如何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ER图对表明表之间关系很有用,而数据字典则说明了每个字段的用途以及任何可能存在的别名。对SQL 表达式的文档化来说这是完全必要的。
5) 定义标准的对象命名规范
数据库各种对象的命名必须规范。
作者: 小灵, 出处:论坛, 责任编辑: 李书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2. 表和字段的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
表设计原则
1) 标准化和规范化
数据的标准化有助于消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标准化有好几种形式,但Third Normal Form(3NF)通常被认为在性能、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最好平衡。简单来说,遵守3NF 标准的数据库的表设计原则是:“One Fact in One Place”即某个表只包括其本身基本的属性,当不是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时需进行分解。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相连接。它具有以下特点:有一组表专门存放通过键连接起来的关联数据。
2) 数据驱动
采用数据驱动而非硬编码的方式,许多策略变更和维护都会方便得多,大大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举例,假如用户界面要访问外部数据源(文件、XML 文档、其他数据库等),不妨把相应的连接和路径信息存储在用户界面支持的表里。如果用户界面执行工作流之类的任务(发送邮件、打印信笺、修改记录状态等),那么产生工作流的数据也可以存放在数据库里。角色权限管理也可以通过数据驱动来完成。事实上,如果过程是数据驱动的,你就可以把相当大的责任推给用户,由用户来维护自己的工作流过程。
3) 考虑各种变化
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考虑到哪些数据字段将来可能会发生变更。
4) 表名、报表名和查询名的命名规范
(采用前缀命名)检查表名、报表名和查询名之间的命名规范。你可能会很快就被这些不同的数据库要素的名称搞糊涂了。你可以统一地命名这些数据库的不同组成部分,至少你应该在这些对象名字的开头用 Table、Query 或者 Report 等前缀加以区别。如果采用了 Microsoft Access,你可以用 qry、rpt、tbl 和 mod 等符号来标识对象(比如 tbl_Employees)。用 sp_company 标识存储过程,用 udf_ (或者类似的标记)标识自定义编写的函数。
字段设计原则:
1) 每个表中都应该添加的3 个有用的字段。
dRecordCreationDate,在SQL Server 下默认为GETDATE()
sRecordCreator,在SQL Server 下默认为NOT NULL DEFAULT USER
nRecordVersion,记录的版本标记;有助于准确说明记录中出现null 数据或者丢失数据的原因
时效性数据应包括“最近更新日期/时间”字段。时间标记对查找数据问题的原因、按日期重新处理/重载数据和清除旧数据特别有用。
2) 对地址和电话采用多个字段
描述街道地址就短短一行记录是不够的。Address_Line1、Address_Line2 和Address_Line3 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还有,电话号码和邮件地址最好拥有自己的数据表,其间具有自身的类型和标记类别。
3) 表内的列[字段]的命名规则(采用前缀/后缀命名)、采用有意义的字段名
对列[字段]名应该采用标准的前缀和后缀。如键是数字类型:用 _N 后缀;字符类型:_C 后缀;日期类型:_D 后缀。再如,假如你的表里有好多“money”字段,你不妨给每个列[字段]增加一个 _M 后缀。
作者: 小灵, 出处:论坛, 责任编辑: 李书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假设有两个表:
Customer 和 Order。Customer 表的前缀是 cu_,所以该表内的子段名如下:cu_name_id、cu_surname、cu_initials 和cu_address 等。Order 表的前缀是 or_,所以子段名是:
or_order_id、or_cust_name_id、or_quantity 和 or_description 等。
这样从数据库中选出全部数据的 SQL 语句可以写成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Customer, Order Where cu_surname = "MYNAME" ;
and cu_name_id = or_cust_name_id and or_quantity = 1
在没有这些前缀的情况下则写成这个样子(用别名来区分):
Select * From Customer, Order Where Customer.surname = "MYNAME" ;
and Customer.name_id = Order.cust_name_id and Order.quantity = 1
第 1 个 SQL 语句没少键入多少字符。但如果查询涉及到 5 个表乃至更多的列[字段]你就知道这个技巧多有用了。
5) 选择数字类型和文本类型的长度应尽量充足
假设客户ID 为10 位数长。那你应该把数据库表字段的长度设为12 或者13 个字符长。但这额外占据的空间却无需将来重构整个数据库就可以实现数据库规模的增长了。
6) 增加删除标记字段
在表中包含一个“删除标记”字段,这样就可以把行标记为删除。在关系数据库里不要单独删除某一行;最好采用清除数据程序而且要仔细维护索引整体性。
7) 提防大小写混用的对象名和特殊字符
采用全部大写而且包含下划符的名字具有更好的可读性(CUSTOMER_DATA),绝对不要在对象名的字符之间留空格。
8) 小心保留词
要保证你的字段名没有和保留词、数据库系统或者常用访问方法冲突,比如,用 DESC 作为说明字段名。后果可想而知!DESC 是 DESCENDING 缩写后的保留词。表里的一个 SELECT * 语句倒是能用,但得到的却是一大堆毫无用处的信息。
9) 保持字段名和类型的一致性
在命名字段并为其指定数据类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一致性。假如字段在表1中叫做“agreement_number”,就别在表2里把名字改成 “ref1”。假如数据类型在表1里是整数,那在表2里可就别变成字符型了。当然在表1(ABC)有处键ID,则为了可读性,在表2做关联时可以命名为 ABC_ID。
10) 避免使用触发器
触发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在调试程序时触发器可能成为干扰。假如你确实需要采用触发器,你最好集中对它文档化。
作者: 小灵, 出处:论坛, 责任编辑: 李书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3. 选择键和索引(数据库逻辑设计)
参考:《SQL优化-索引》一文
4. 数据完整性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
1) 完整性实现机制:
实体完整性:主键
参照完整性:
父表中删除数据:级联删除;受限删除;置空值
父表中插入数据:受限插入;递归插入
父表中更新数据:级联更新;受限更新;置空值
DBMS对参照完整性可以有两种方法实现:外键实现机制(约束规则)和触发器实现机制用户定义完整性:
NOT NULL;CHECK;触发器
2) 用约束而非商务规则强制数据完整性
采用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完整性。这不但包括通过标准化实现的完整性而且还包括数据的功能性。不要依赖于商务层保证数据完整性;它不能保证表之间(外键) 的完整性所以不能强加于其他完整性规则之上。如果你在数据层确实采用了约束,你要保证有办法把更新不能通过约束检查的原因采用用户理解的语言通知用户界面。
3) 强制指示完整性
在有害数据进入数据库之前将其剔除。激活数据库系统的指示完整性特性。这样可以保持数据的清洁而能迫使开发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处理错误条件。
4) 使用查找控制数据完整性
控制数据完整性的最佳方式就是限制用户的选择。只要有可能都应该提供给用户一个清晰的价值列表供其选择。这样将减少键入代码的错误和误解同时提供数据的一致性。某些公共数据特别适合查找:国家代码、状态代码等。
5) 采用视图
为了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代码之间提供另一层抽象,可以为应用程序建立专门的视图而不必非要应用程序直接访问数据表。这样做还等于在处理数据库变更时给你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6) 分布式数据系统
对分布式系统而言,在你决定是否在各个站点复制所有数据还是把数据保存在一个地方之前应该估计一下未来 5 年或者 10 年的数据量。当你把数据传送到其他站点的时候,最好在数据库字段中设置一些标记,在目的站点收到你的数据之后更新你的标记。为了进行这种数据传输,请写下你自己的批处理或者调度程序以特定时间间隔运行而不要让用户在每天的工作后传输数据。本地拷贝你的维护数据,比如计算常数和利息率等,设置版本号保证数据在每个站点都完全一致。
7) 关系
如果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多对一关系,而且还有可能转化为多对多关系,那么你最好一开始就设置成多对多关系。从现有的多对一关系转变为多对多关系比一开始就是多对多关系要难得多。
8) 给数据保有和恢复制定计划
考虑数据保存策略并包含在设计过程中,预先设计你的数据恢复过程。采用可以发布给用户/开发人员的数据字典实现方便的数据识别同时保证对数据源文档化。编写在线更新来“更新查询”供以后万一数据丢失可以重新处理更新。
9) 用存储过程让系统做重活
提供一整套常规的存储过程来访问各组以便加快速度和简化客户程序代码的开发。数据库不只是一个存放数据的地方,它也是简化编码之地。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5. 其他设计技巧
1) 避免使用触发器
触发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在调试程序时触发器可能成为干扰。假如你确实需要采用触发器,你最好集中对它文档化。
2) 使用常用英语(或者其他任何语言)而不要使用编码
在创建下拉菜单、列表、报表时最好按照英语名排序。假如需要编码,可以在编码旁附上用户知道的英语。
3) 保存常用信息
让一个表专门存放一般数据库信息非常有用。在这个表里存放数据库当前版本、最近检查/修复(对Access)、关联设计文档的名称、客户等信息。这样可以实现一种简单机制跟踪数据库,当客户抱怨他们的数据库没有达到希望的要求而与你联系时,这样做对非客户机/服务器环境特别有用。
4) 包含版本机制
在数据库中引入版本控制机制来确定使用中的数据库的版本。时间一长,用户的需求总是会改变的。最终可能会要求修改数据库结构。把版本信息直接存放到数据库中更为方便。
5) 编制文档
对所有的快捷方式、命名规范、限制和函数都要编制文档。
采用给表、列、触发器等加注释的 数据库工具。对开发、支持和跟踪修改非常有用。
对数据库文档化,或者在数据库自身的内部或者单独建立文档。这样,当过了一年多时间后再回过头来做第2 个版本,犯错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6) 测试、测试、反复测试
建立或者修订数据库之后,必须用用户新输入的数据测试数据字段。最重要的是,让用户进行测试并且同用户一道保证选择的数据类型满足商业要求。测试需要在把新数据库投入实际服务之前完成。
7) 检查设计
在开发期间检查数据库设计的常用技术是通过其所支持的应用程序原型检查数据库。换句话说,针对每一种最终表达数据的原型应用,保证你检查了数据模型并且查看如何取出数据。
三、数据库命名规范
1. 实体(表)的命名
1) 表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确定表名是采用复数还是单数形式,此外给表的别名定义简单规则(比方说,如果表名是一个单词,别名就取单词的前4 个字母;如果表名是两个单词,就各取两个单词的前两个字母组成4 个字母长的别名;如果表的名字由3 个单词组成,从头两个单词中各取一个然后从最后一个单词中再取出两个字母,结果还是组成4 字母长的别名,其余依次类推)
对工作用表来说,表名可以加上前缀WORK_ 后面附上采用该表的应用程序的名字。在命名过程当中,根据语义拼凑缩写即可。注意:将字段名称会统一成大写或者小写中的一种,故中间加上下划线。
作者: 小灵, 出处:论坛, 责任编辑: 李书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举例:
定义的缩写 Sales: Sal 销售;
Order: Ord 订单;
Detail: Dtl 明细;
则销售订单明细表命名为:Sal_Ord_Dtl;
2) 如果表或者是字段的名称仅有一个单词,那么建议不使用缩写,而是用完整的单词。
举例:
定义的缩写 Material Ma 物品;
物品表名为:Material, 而不是 Ma.
但是字段物品编码则是:Ma_ID;而不是Material_ID
3) 所有的存储值列表的表前面加上前缀Z
目的是将这些值列表类排序在数据库最后。
4) 所有的冗余类的命名(主要是累计表)前面加上前缀X
冗余类是为了提高数据库效率,非规范化数据库的时候加入的字段或者表
5) 关联类通过用下划线连接两个基本类之后,再加前缀R的方式命名,后面按照字母顺序罗列两个表名或者表名的缩写。
关联表用于保存多对多关系。
如果被关联的表名大于10个字母,必须将原来的表名的进行缩写。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建议都使用缩写。
举例:表Object与自身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则保存多对多关系的表命名为:R_Object;
作者: 小灵, 出处:论坛, 责任编辑: 李书琴, 2007-09-27 15:17
本文详细解析了数据库设计过程、设计技巧以及总结了数据库命名规范……
2. 属性(列)的命名
1) 采用有意义的列名
表内的列要针对键采用一整套设计规则。每一个表都将有一个自动ID作为主健,逻辑上的主健作为第一组候选主健来定义;
A、如果是数据库自动生成的编码,统一命名为:ID
B、如果是自定义的逻辑上的编码则用缩写加“ID”的方法命名,即“XXXX_ID”
C、如果键是数字类型,你可以用_NO 作为后缀;
D、如果是字符类型则可以采用_CODE 后缀
E、对列名应该采用标准的前缀和后缀。
举例:销售订单的编号字段命名:Sal_Ord_ID;如果还存在一个数据库生成的自动编号,则命名为:ID。
2) 所有的属性加上有关类型的后缀
注意,如果还需要其它的后缀,都放在类型后缀之前。
注: 数据类型是文本的字段,类型后缀TX可以不写。有些类型比较明显的字段,可以不写类型后缀。
3) 采用前缀命名
给每个表的列名都采用统一的前缀,那么在编写SQL表达式的时候会得到大大的简化。这样做也确实有缺点,比如破坏了自动表连接工具的作用,后者把公共列名同某些数据库联系起来。
3. 视图的命名
1) 视图以V作为前缀,其他命名规则和表的命名类似;
2) 命名应尽量体现各视图的功能。
4. 触发器的命名(尽量不使用)
触发器以TR作为前缀,触发器名为相应的表名加上后缀,Insert触发器加'_I',Delete触发器加'_D',Update触发器加'_U',如:TR_Customer_I,TR_Customer_D,TR_Customer_U。
5. 存储过程名
存储过程应以'UP_'开头,和系统的存储过程区分,后续部分主要以动宾形式构成,并用下划线分割各个组成部分。如增加代理商的帐户的存储过程为'UP_Ins_Agent_Account'。
6. 变量名
变量名采用小写,若属于词组形式,用下划线分隔每个单词,如@my_err_no。
7. 命名中其他注意事项
1) 以上命名都不得超过30个字符的系统限制。变量名的长度限制为29(不包括标识字符@)。
2) 数据对象、变量的命名都采用英文字符,禁止使用中文命名。绝对不要在对象名的字符之间留空格。
3) 小心保留词,要保证你的字段名没有和保留词、数据库系统或者常用访问方法冲突
4) 保持字段名和类型的一致性,在命名字段并为其指定数据类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一致性。假如数据类型在一个表里是整数,那在另一个表里可就别变成字符型了。
目前在淘宝主站在该类功能的处理上,一笔交易只能跟踪一条物流信息,且已实际生成的订单为准,不支持拆单和合并操作。API业务逻辑上与主站一致,因此无法实现您描述的业务场景。订单合并的话可以尝试通过代码将某一时间段内买家和收货地址相同的订单使用同一运单号进行发货(业务上只检查运单的有效性,不检查重复性)
拆单产生的原因:
用户在平台上下了一单。但因商品由不同商家或不同仓库分别寄给用户,产生了多张物流单和不同的到货时间。而到货时间,又与申请换货有关。整个业务逻辑耦合程度很高。为了解耦,各大电商平台便纷纷拆单。保证每张订单的商品都会一次寄送,同时到达。
各家的做法:
目前电商主要分为平台型和自营型,各自的拆单机制略有不同。
拆单带来的另一个大问题,原订单的信息要与新拆单的信息保持一致。其中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便是支付问题。如有用户在订单中使用了优惠卷,如何将优惠卷信息,顺利均分。
平台型以天猫举例,天猫的拆单是按照店家的纬度进行拆单。假如用户使用了天猫自身的优惠卷或者积分。那么对于天猫后台来说,天猫与店家进行结算时,优惠卷如何处理;店家与用户开具发票时,优惠卷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很麻烦,但也是平台型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方案1:平台与店家结算时,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优惠卷金额;店家与用户结算发票时将优惠卷金额也开具给用户。这样的流程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方案2:平台与店家结算时,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优惠卷金额。店家与用户结算发票时,优惠卷金额不结算,店家再与平台结算一次发票金额。
方案3:平台与店家结算时,已现金的形式支付优惠卷金额;同时平台与店家结算发票。然后平台与用户进行结算和开具发票。这样将所有的业务逻辑收归到平台,对于平台的财务统计等比较方便。由此产生的退货牵扯的发票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
自营型的拆单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以京东为例:京东物流查询等,都是以发货仓库的维度进行的。当用户下单需要从多个仓库发货,就会自动拆单,将原订单自动拆单位两个新的订单,这三个订单对用户来说都可见,所以看起来怪怪的。
Java爬虫框架WebMagic简介及使用
一、介绍
webmagic的是一个无须配置、便于二次开发的爬虫框架,它提供简单灵活的API,只需少量代码即可实现一个爬虫。webmagic采用完全模块化的设计,功能覆盖整个爬虫的生命周期(链接提取、页面下载、内容抽取、持久化),支持多线程抓取,分布式抓取,并支持自动重试、自定义UA/cookie等功能。
二、概览
WebMagic项目代码分为核心和扩展两部分。核心部分(webmagic-core)是一个精简的、模块化的爬虫实现,而扩展部分则包括一些便利的、实用性的功能(例如注解模式编写爬虫等)。
WebMagic的结构分为Downloader、PageProcessor、Scheduler、Pipeline四大组件,并由Spider将它们彼此组织起来。这四大组件对应爬虫生命周期中的下载、处理、管理和持久化等功能。而Spider则将这几个组件组织起来,让它们可以互相交互,流程化的执行,可以认为Spider是一个大的容器,它也是WebMagic逻辑的核心。
2.1 WebMagic的四个组件
Downloader
Downloader负责从互联网上下载页面,以便后续处理。WebMagic默认使用了Apache HttpClient作为下载工具。
PageProcessor
PageProcessor负责解析页面,抽取有用信息,以及发现新的链接。WebMagic使用Jsoup作为HTML解析工具,并基于其开发了解析XPath的工具Xsoup。在这四个组件中,PageProcessor对于每个站点每个页面都不一样,是需要使用者定制的部分。
Scheduler
Scheduler负责管理待抓取的URL,以及一些去重的工作。WebMagic默认提供了JDK的内存队列来管理URL,并用集合来进行去重。也支持使用Redis进行分布式管理。除非项目有一些特殊的分布式需求,否则无需自己定制Scheduler。
Pipeline
Pipeline负责抽取结果的处理,包括计算、持久化到文件、数据库等。WebMagic默认提供了“输出到控制台”和“保存到文件”两种结果处理方案。Pipeline定义了结果保存的方式,如果你要保存到指定数据库,则需要编写对应的Pipeline。对于一类需求一般只需编写一个Pipeline。
2.2 用于数据流转的对象
Request
Request是对URL地址的一层封装,一个Request对应一个URL地址。它是PageProcessor与Downloader交互的载体,也是PageProcessor控制Downloader唯一方式。
Page
Page代表了从Downloader下载到的一个页面——可能是HTML,也可能是JSON或者其他文本格式的内容。Page是WebMagic抽取过程的核心对象,它提供一些方法可供抽取、结果保存等。
ReusltItems
ReusltItems相当于一个Map,它保存PageProcessor处理的结果,供Pipeline使用。它的API与Map很类似,值得注意的是它有一个字段skip,若设置为true,则不应被Pipeline处理。
2.3 控制爬虫运转的引擎—Spider
Spider是WebMagic内部流程的核心。Downloader、PageProcessor、Scheduler、Pipeline都是Spider的一个属性,这些属性是可以自由设置的,通过设置这个属性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Spider也是WebMagic操作的入口,它封装了爬虫的创建、启动、停止、多线程等功能。
对于编写一个爬虫,PageProcessor是需要编写的部分,而Spider则是创建和控制爬虫的入口。
2.4 WebMagic项目组成
WebMagic项目代码包括几个部分,在根目录下以不同目录名分开。它们都是独立的Maven项目。
WebMagic主要包括两个包,这两个包经过广泛实用,已经比较成熟:
webmagic-core
webmagic-core是WebMagic核心部分,只包含爬虫基本模块和基本抽取器。
webmagic-extension
webmagic-extension是WebMagic的主要扩展模块,提供一些更方便的编写爬虫的工具。包括注解格式定义爬虫、JSON、分布式等支持。
三、 基本的爬虫
3.1 爬虫的流程 (可以参考上边的框架架构图)
Downloader-页面下载
页面下载是一切爬虫的开始。
大部分爬虫都是通过模拟http请求,接收并分析响应来完成。这方面,JDK自带的HttpURLConnection可以满足最简单的需要,而Apache HttpClient(4.0后整合到HttpCompenent项目中)则是开发复杂爬虫的不二之选。它支持自定义HTTP头(对于爬虫比较有用的就是User-agent、cookie等)、自动redirect、连接复用、cookie保留、设置代理等诸多强大的功能。
webmagic使用了HttpClient 4.2,并封装到了HttpClientDownloader。学习HttpClient的使用对于构建高性能爬虫是非常有帮助的,官方的Tutorial就是很好的学习资料。目前webmagic对HttpClient的使用仍在初步阶段,不过对于一般抓取任务,已经够用了
PageProcessor-页面分析及链接抽取
Selector是webmagic为了简化页面抽取开发的独立模块,是整个项目中我最得意的部分。这里整合了CSS Selector、XPath和正则表达式,并可以进行链式的抽取,很容易就实现强大的功能。即使你使用自己开发的爬虫工具,webmagic的Selector仍然值得一试
Jsoup
HtmlParser
Apache tika
HtmlCleaner与Xpath
这里说的页面分析主要指HTML页面的分析。页面分析可以说是垂直爬虫最复杂的一部分,在webmagic里,PageProcessor是定制爬虫的核心。通过编写一个实现PageProcessor接口的类,就可以定制一个自己的爬虫
HTML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Java世界主要有几款比较方便的分析工具:
webmagic的Selector
Scheduler-URL管理
URL管理的问题可大可小。对于小规模的抓取,URL管理是很简单的。我们只需要将待抓取URL和已抓取URL分开保存,并进行去重即可。使用JDK内置的集合类型Set、List或者Queue都可以满足需要。如果我们要进行多线程抓取,则可以选择线程安全的容器,例如LinkedBlockingQueue以及ConcurrentHashMap。因为小规模的URL管理非常简单,很多框架都并不将其抽象为一个模块,而是直接融入到代码中。但是实际上,抽象出Scheduler模块,会使得框架的解耦程度上升一个档次,并非常容易进行横向扩展,这也是我从scrapy中学到的。
Pipeline-离线处理和持久化
Pipeline其实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持久化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框架都选择直接在页面抽取的时候将持久化一起完成,例如crawer4j。但是Pipeline真正的好处是,将页面的在线分析和离线处理拆分开来,可以在一些线程里进行下载,另一些线程里进行处理和持久化。
3.2 使用WebMagic爬取一个壁纸网站
首先引入WebMagic的依赖,webmagic-core-{version}.jar和webmagic-extension-{version}.jar。在项目中添加这两个包的依赖,即可使用WebMagic。
maven中引入依赖jar包
dependency
groupIdus.codecraft/groupId
artifactIdwebmagic-core/artifactId
version0.5.3/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us.codecraft/groupId
artifactIdwebmagic-extension/artifactId
version0.5.3/version
/dependency1234567891012345678910
不使用maven的用户,可以去中下载最新的jar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