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子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小马本次要写一个go项目。但是因为一些权限问题,一些依赖包在内网小马获取不到,于是只能求助大大。大大给的策略就是他先把所有的依赖包go mod,然后go mod vendor迁移到项目目录vendor下进行本地依赖载入即可,也就是使用 go build -mod=vendor来编译即可。一切似乎看起来还是那么完美。然后正要起飞,直接翻车,现场如下。【这里插播一条发现,就是使用golang IDE go build 和使用命令行go build 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会生成.exe文件】
成都创新互联网站建设公司是一家服务多年做网站建设策划设计制作的公司,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做网站、网站设计,成都网站设计,广告投放平台,成都做网站选成都创新互联,贴合企业需求,高性价比,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一站式服务欢迎致电。
将大大go mod vendor完的包pull到本地,只要编译就会发生如下错误(以下省略了一部分类似的报错)。其实是 go.mod内的所有依赖包都报错。
大大说他的本地编译是正常的。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因为大大本地gopath还有一份包依赖的原因,然而经查并不是这个问题。翻阅了网络上的大部分资料无果,网络上要么是说是因为识别不到包,按照提示重新go mod vendor一下就可以了。小马蛮试了一下,不出所料必然地报远程报获取不到呢,IDE的报错定位其实是不准确的。再次检查vendor/modules.txt文件,没有问题,无果。 于是开始质疑golang IDE 的版本支持问题,无果。看了下go.mod文件中写着go 1.14,也没错呢,小马用的GO SDK正是1.14.4版本。敲出go env 查看环境配置,GO111MODULE=on,因为环境变量是auto,但是go到一定版本后默认是on,也没问题,无果。那问题出在哪呢?由于没有依赖包拉取权限,只能再次求助大大,大大表示也很奇怪,一番折腾,于是问题得到解决。【这里插播一条好玩的东西,就是GO111MODULE为什么是GO111呢,因为其实1.11版本开始支持MODULE的】
结论是:因为大大go mod的时候用的是go 1.13,而我编译的时候用的 1.14,所以就报了这个奇怪的错误。you what?直接懵逼。但是为啥go.mod文件中写的版本要求是1.14,而大大用1.13也编译得好好的。
这是个大坑,掉进坑里自己扑腾了一天!!希望大家谨慎入坑。
爬坑一小时出坑一秒钟,每一次的爬坑都是充满着十八般绝技。奇怪的姿势又增加了。
go运行方式有哪几种?
如果GO111MODULE是auto则根据项目目录位置和是否含有go.mod文件来决定使用什么模式。如果是GO111MODULE=off则使用gopath,如果是on则使用module模式。gopath模式下的src目录下不能有go.mod文件,否则报错。
一些go mod命令 记录备用,国内的资料并不多(注意go mod 命令在 $GOPATH 里默认是执行不了的,因为 GO111MODULE 的默认值是 auto。默认在$GOPATH 里是不会执行, 如果一定要强制执行,就设置环境变量为 on。):
Go 语言较之 C 语言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自带 GC 功能,可 GC 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写 C 语言的时候,在一个函数内声明的变量,在函数退出后会自动释放掉,因为这些变量分配在栈上。如果你期望变量的数据可以在函数退出后仍然能被访问,就需要调用 malloc 方法在堆上申请内存,如果程序不再需要这块内存了,再调用 free 方法释放掉。Go 语言不需要你主动调用 malloc 来分配堆空间,编译器会自动分析,找出需要 malloc 的变量,使用堆内存。编译器的这个分析过程就叫做逃逸分析。
所以你在一个函数中通过 dict := make(map[string]int) 创建一个 map 变量,其背后的数据是放在栈空间上还是堆空间上,是不一定的。这要看编译器分析的结果。
可逃逸分析并不是百分百准确的,它有缺陷。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变量其实在栈空间上分配完全没问题的,但编译后程序还是把这些数据放在了堆上。如果你了解 Go 语言编译器逃逸分析的机制,在写代码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绕开这些缺陷,使你的程序更高效。
Go 语言虽然在内存管理方面降低了编程门槛,即使你不了解堆栈也能正常开发,但如果你要在性能上较真的话,还是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这里不对堆内存和栈内存的区别做太多阐述。简单来说就是, 栈分配廉价,堆分配昂贵。 栈空间会随着一个函数的结束自动释放,堆空间需要时间 GC 模块不断地跟踪扫描回收。如果对这两个概念有些迷糊,建议阅读下面 2 个文章:
这里举一个小例子,来对比下堆栈的差别:
stack 函数中的变量 i 在函数退出会自动释放;而 heap 函数返回的是对变量 i 的引用,也就是说 heap() 退出后,表示变量 i 还要能被访问,它会自动被分配到堆空间上。
他们编译出来的代码如下:
逻辑的复杂度不言而喻,从上面的汇编中可看到, heap() 函数调用了 runtime.newobject() 方法,它会调用 mallocgc 方法从 mcache 上申请内存,申请的内部逻辑前面文章已经讲述过。堆内存分配不仅分配上逻辑比栈空间分配复杂,它最致命的是会带来很大的管理成本,Go 语言要消耗很多的计算资源对其进行标记回收(也就是 GC 成本)。
Go 编辑器会自动帮我们找出需要进行动态分配的变量,它是在编译时追踪一个变量的生命周期,如果能确认一个数据只在函数空间内访问,不会被外部使用,则使用栈空间,否则就要使用堆空间。
我们在 go build 编译代码时,可使用 -gcflags '-m' 参数来查看逃逸分析日志。
以上面的两个函数为例,编译的日志输出是:
日志中的 i escapes to heap 表示该变量数据逃逸到了堆上。
需要使用堆空间,所以逃逸,这没什么可争议的。但编译器有时会将 不需要 使用堆空间的变量,也逃逸掉。这里是容易出现性能问题的大坑。网上有很多相关文章,列举了一些导致逃逸情况,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多级间接赋值容易导致逃逸 。
这里的多级间接指的是,对某个引用类对象中的引用类成员进行赋值。Go 语言中的引用类数据类型有 func , interface , slice , map , chan , *Type(指针) 。
记住公式 Data.Field = Value ,如果 Data , Field 都是引用类的数据类型,则会导致 Value 逃逸。这里的等号 = 不单单只赋值,也表示参数传递。
根据公式,我们假设一个变量 data 是以下几种类型,相应的可以得出结论:
下面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
如果变量值是一个函数,函数的参数又是引用类型,则传递给它的参数都会逃逸。
上例中 te 的类型是 func(*int) ,属于引用类型,参数 *int 也是引用类型,则调用 te(j) 形成了为 te 的参数(成员) *int 赋值的现象,即 te.i = j 会导致逃逸。代码中其他几种调用都没有形成 多级间接赋值 情况。
同理,如果函数的参数类型是 slice , map 或 interface{} 都会导致参数逃逸。
匿名函数的调用也是一样的,它本质上也是一个函数变量。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测试一下。
只要使用了 Interface 类型(不是 interafce{} ),那么赋值给它的变量一定会逃逸。因为 interfaceVariable.Method() 先是间接的定位到它的实际值,再调用实际值的同名方法,执行时实际值作为参数传递给方法。相当于 interfaceVariable.Method.this = realValue
向 channel 中发送数据,本质上就是为 channel 内部的成员赋值,就像给一个 slice 中的某一项赋值一样。所以 chan *Type , chan map[Type]Type , chan []Type , chan interface{} 类型都会导致发送到 channel 中的数据逃逸。
这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发送给 channel 的数据是要与其他函数分享的,为了保证发送过去的指针依然可用,只能使用堆分配。
可变参数如 func(arg ...string) 实际与 func(arg []string) 是一样的,会增加一层访问路径。这也是 fmt.Sprintf 总是会使参数逃逸的原因。
例子非常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我们只需要记住分析方法就好,即,2 级或更多级的访问赋值会 容易 导致数据逃逸。这里加上 容易 二字是因为随着语言的发展,相信这些问题会被慢慢解决,但现阶段,这个可以作为我们分析逃逸现象的依据。
下面代码中包含 2 种很常规的写法,但他们却有着很大的性能差距,建议自己想下为什么。
Benchmark 和 pprof 给出的结果:
熟悉堆栈概念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看透 Go 程序的性能问题,并进行优化。
多级间接赋值会导致 Go 编译器出现不必要的逃逸,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我们只需要修改一下数据结构就会使性能有大幅提升。这也是很多人不推荐在 Go 中使用指针的原因,因为它会增加一级访问路径,而 map , slice , interface{} 等类型是不可避免要用到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逃逸,只能拿指针开刀了。
大多数情况下,性能优化都会为程序带来一定的复杂度。建议实际项目中还是怎么方便怎么写,功能完成后通过性能分析找到瓶颈所在,再对局部进行优化。
报错信息如下:
[logid: 3628171316][json.err: EOF] [exception:EOF] goroutine 20521 [running]:
原因:
在请求体为json的请求中,调用了parsePostForm方法,方法大致内容如下:
在这个方法中,会读取http的请求体。
在这里被读取的时候,后面又重新读取一次,之后解json
后面读到的请求体是空的,解json的时候就会报错EOF
总结:golang中http请求报错eof,多半是因为多次读取了请求体
一.几种公共方法
1)Print: 输出到控制台(不接受任何格式化,它等价于对每一个操作数都应用 %v)
print 在golang中 是属于输出到标准错误流中并打印,官方不建议写程序时候用它。可以再debug时候用
2)Println: 输出到控制台并换行
3)Printf : 只可以打印出格式化的字符串。只可以直接输出字符串类型的变量(不可以输出整形变量和整形等)
4)Sprintf:格式化并返回一个字符串而不带任何输出
5)Fprintf:来格式化并输出到 io.Writers 而不是 os.Stdout
二.带占位符输出--网址:
和python差不多的道理,这里简单补充
v 值的默认格式
%+v 添加字段名(如结构体)
%#v 相应值的Go语法表示
%T 相应值的类型的Go语法表示
%% 字面上的百分号,并非值的占位符
%c 相应Unicode码点所表示的字符
%x 十六进制表示,字母形式为小写 a-f
%X 十六进制表示,字母形式为大写 A-F
%U Unicode格式:U+1234,等同于 "U+%0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