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子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本文首发于华为云社区
原文链接: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e19336d0889f11e89fc57ca23e93a89f
创新互联专注于桐乡企业网站建设,成都响应式网站建设公司,商城系统网站开发。桐乡网站建设公司,为桐乡等地区提供建站服务。全流程定制网站开发,专业设计,全程项目跟踪,创新互联专业和态度为您提供的服务
聊聊 Angularjs1.x中那些活见鬼的事情。
html-Controller的双向数据绑定,在开发中非常常见,也是Angularjs1.x的宣传点之一,使用中并没有太多问题。
也就是从视图层流向模型层,原生html中需要使用表单元素(例如input
标签)来收集用户输入信息,Angularjs中通过在表单元素上使用ng-model
标签,当用户输入信息时,同步将用户输入的信息赋值给controller中的变量:
改变输出值:
在页面上输入1234567即可看到,每次在页面输入数字后,控制台输出的$scope,testInfo.content
的值都和页面保持一致:
也就是从模型层流向数据层,当controller中的数据模型变量发生变化后,Angularjs又会根据数据模型的值去改变ng-model
指令绑定的表单元素的值,使用ng-bind
指令也可以被动获得来自controller的数据流。
我们编写如下demo进行测试:
改变输出值:
使用ng-bind绑定的标签:
demo中,每次点击+1按钮,$scope.testInfo.content
的值会增加1,我们可以看到页面上的结果:
来看看第一个活见鬼的例子,demo跟上面很类似,只是将鼠标点击触发的方式改成了定时器自动触发:
改变输出值:
使用ng-bind绑定的标签:
你会活见鬼地发现,数据模型一直在变,但是页面却没有刷新:
这里就是
Angularjs1.X
双向数据绑定中的第一个坑 ,你会发现$scope上绑定的数据模型和html中显示的内容有时候并不是实时关联的。这其实和Angularjs1.X
的执行机制有关系。
如果我们自己来考虑,javascript中有一个变量的值发生了变化,现在要将这个值同步到html页面上,需要怎么做呢?我们需要获取到这个DOM元素,然后改变它的innerHTML
属性,如果是表单元素就修改value
。其实Angularjs
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使用了自己的封装的方法——$apply()。那么此处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在setInterval
的回调函数中去修改数据模型的值时,没有触发$apply()方法来更新视图,而通过调用Angularjs
封装的ng-*
方法(例如ng-click
点击方法)来修改视图模型时,会自动触发$apply()方法,视图也就同步刷新了。
解决方案1
使用Angularjs
封装过的$interval
服务来实现定时任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看一下Angularjs
源码中$intervalProvider
的部分,就会发现在方法最后的地方调用了$rootScope.$apply()
。
解决方案2
如果依然使用javascript原生的定时方法,那么则需要在修改完视图的数据模型后,手动调用$scope.$apply()
方法来将数据模型的变动同步到html页面中。
除了controller与html中的双向绑定,Angularjs
中还有另一个双向数据绑定,那就是controller与directive之间的绑定。绑定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先来看一下最常见的双向绑定。
在设定自定义指令的scope
参数时,将属性的值设置为=
就可以实现双向数据绑定,这里API的解释是:
父级controller中的指定变量会与自定义指令link函数中的变量相互影响。
下面的实例中,我们将看看controller中的数据模型$scope.testInfo.content
的值与自定义指令中scope.pagination
如何相互影响,是否如定义所说这里的绑定真的是双向的。示例界面如下(demo源码请见附件demo.html文件):
+1
按钮,Scope.testInfo.content
的值都会增加1show $scope.testInfo
,控制台都会打印出$scope.testInfo
的值scope.pagination
的值,并将该值进行自增接下来的测试操作,我们将按照如下的流程进行:
+1
按钮,再点击5次数字标签show $scope.testInfo
按钮随着上一节的操作步骤,我们一起来见证双向数据绑定中又一次闹鬼事件:
点击5次+1
按钮,再点击5次数字标签
结果为:
我们看到,第一次点击数字标签时,控制台打出了link函数中scope.pagination
的值为5,这说明$scope.testInfo.content
的值被传递给了自定义指令中的scope.pagination
,也就是说数据从controller流向了directive。而当我们再点击4次数字标签(一共点了5次)后,从控制台可以看出,scope.pagination
的值已经成为10,而页面上使用ng-bind
指令获取到的结果却依旧是5。也就是说,数据从没有从directive流向controller。是不是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别着急,接着看。
点击show $scope.testInfo
按钮
结果为:
当我们点击show $scope.testInfo
时,控制台打印出了$scope.testInfo.content的值为5,这下证据坐实了,明明说好的双向数据绑定,然而当自定义指令中的scope.pagination
改变时,$scope.testInfo.content
并没有跟着一起改变。But!!!!我们会发现,这个show $scope.testInfo
点下去以后,页面上通过ng-bind
绑定的值却变成了10。也就是说,数据又从directive流回了controller。
官方建议使用$watch
方法来追踪scope中的变量,而当我们这样做时,会发现$watch
函数仅能追踪到那些通过修改controller中的数据模型而影响link函数中变量的行为并更新视图。
这里就是
Angularjs1.X
双向数据绑定中的第二个坑,controller和directive中所谓的双向数据绑定,并不能追踪指定变量的所有变化,而且不是同步完成的。
其实这里的问题仍然和Angularjs
的运行机制有关,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
使用自定义指令的templateUrl
属性替换当前指令的模板,使用ng-click
指令来绑定一个点击响应函数,在响应函数中改变scope.piganation
的值。
解决方案2
在手动绑定的监听回调中,修改自定义指令作用域内的变量后,使用scope.$emit( )
方法通知其父级controller,并在controller中使用$scope.$on( )
方法监听同名事件,并修改对应的数据模型的值。
解决方案3
每当改变自定义指令中的变量值后,调用scope.$apply()
方法,将directive中的变量值同步至controller的数据模型以及页面。
Angularjs中的双向数据绑定,是通过一种叫做*"脏循环检查(dirty-checking)"的机制实现的。
其基本过程是这样的,每当我们使用ng-model
或ng-bind
指令将数据模型中的某个变量值和html页面上某个标签的内容联系起来时,Angular就会把这些变量放进一个WatchCollection
的集合中,并自动帮我们来监控这些变量。每当WatchCollection
中有变量出现变动时,Angular就会遍历WatchCollection
来查看是否有其他监控中的变量也被影响,每当有一个变量被影响,Angular都会在遍历后再进行一次遍历,直到某一次遍历后WatchCollection
中的变量都没有变化,则Angular会认为当前的改动已经稳定了,然后才会将数据模型的变化同步到DOM元素上去,也就实现了数据绑定。
我们可以把WatchCollection
理解为当前页面的一种抽象,其中包含着页面上所有有可能发生变化的部分。
想要在Angularjs
项目中更加稳定地使用双向数据绑定,笔者的建议是:
在
Angularjs
项目中,尽可能地使用Angular告诉你的方式去编写所希望实现的功能。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面在使用双向数据绑定发生异常时的场景:
$interval
,$timeout
服务)ng-click
来实现点击事件的监听)你会发现,每当自己没有按照Angular的方式去编写代码,或者没有按照一个模块设计的初衷去使用它时,就无法确切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你没有按照Angular要求的方式书写代码,凭什么期望它对你的代码做出100%正确的回应呢?至于上述两种数据绑定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文已经有所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许多人都听说过"尽量不要在controller中操作DOM"这句话,实际上它并不意味着你在controller中操作DOM会导致程序报错,而是在说如果你同时使用jQuery
和Angular
两套系统来管理自己的代码,但又没有按照官方指定的方式来规避它们之间的冲突,那代码很可能会变得不稳定。想想当年腾讯电脑管家和360安全卫士将你的电脑卡死的场景,你就明白这样做的结果了。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觉得深有感触:
所谓高手,是指那些
熟知套路
且创意无穷
的人。而高手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都是基本功
的比拼。
愿有朝一日,你也能成为高手。
本文首发于华为云社区
原文链接: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e19336d0889f11e89fc57ca23e93a8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