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子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oracle 归档日志
目前创新互联已为数千家的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域名、网站空间、网站改版维护、企业网站设计、灞桥网站维护等服务,公司将坚持客户导向、应用为本的策略,正道将秉承"和谐、参与、激情"的文化,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齐心协力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归档日志(Archive Log)是非活动的重做日志备份.通过使用归档日志,可以保留所有重做历史记录,当数据库处于ARCHIVELOG模式并进行日志切换式,后台进程ARCH会将重做日志的内容保存到归档日志中.当数据库出现介质失败时,使用数据文件备份,归档日志和重做日志可以完全恢复数据库.
日志操作模式:ARCHIVELOG NOARCHIVELOG
1,改变日志操作模式:
检查当前日志操作模式
SELECT log_mode from v$database;
关闭数据库,然后装载数据库
SHUTDOWN IMMEDIATE
STARTUP MOUNT
改变日志操作模式,然后打开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ALTER DATABASE OPEN;
2,执行手工归档
从oracle database 10g开始,当将日志操作模式转变未ARCHIVELOG模式时,oracle会自动启动ARCH进程.如果要使用手工归档.那么在改变日志操作模式时必须使用命令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MANUAL.
需要注意,使用手工归档方式,数据库管理员必须手工执行归档命令.如果没有执行手工归档命令,日志组的原有内容将不能被覆盖.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MANUAL 命令是为了与先前的版本兼容而保留的,.将来的oracle版本会淘汰该命令,使用手工归档方式是,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执行以下命令归档重做日志:
ALTER SYSTEM ARCHIVELOG ALL;
3,配置归档进程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用于指定例程初始启动的最大归档进程个数,当将数据库转变为ARCHIVELOG模式时,默认情况下oracle会自动启动两个归档进程.通过改变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MAX_PROCESS的值,可以动态地增加或降低归档进程的个数: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3;配置归档位置和文件格式
当数据库处于ARCHIVELOG模式时,如果进行日志切换,后台进程将自动生成归档日志,归档日志的默认位置为%oracle_home%rdbms,在oracle database 10g中,归档日志的默认文件格式为ARC%S_%R.%T.为了改变归档日志的位置和名称格式,必须改变相应的初始化参数,1,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FORMAT用于指定归档日志的文件名格式,设置该初始化参数时,可以指定以下匹配符:
%s: 日志序列号:
%S: 日志序列号(带有前导0)
%t: 重做线程编号.
%T: 重做线程编号(带有前导0)
%a: 活动ID号
%d: 数据库ID号
%r RESETLOGS的ID值.
从10g开始,配置归档日志文件格式时,必须带有%s,%t和%r匹配符,配置了归档文件格式后,必须重启数据库.
2,使用LOG_ARCHIVE_DEST配置归档位置
如果不使用备用数据库,只需要将归档日志存放到本地目录.配置本地归档位置可以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其中,第一个参数用于设置第一个归档位置,第二个参数用于指定第二个归档位置.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d:demoarchive1';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uplex_dest='d:demoarchive2';3,使用LOG_ARCHIVE_DEST_n配置多个归档位置.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用于指定多个归档位置,该参数最多可以指定10个归档位置.通过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不仅可以配置本地归档位置,还可以配置远程归档位置.
如果既要在主节点上生成归档日志,又要将归档日志传递到备用节点,那么必须使用参数LOG_ARCHIVE_DEST_n.该参数与LOG_ARCHIVE_DEST具有如下区别;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本地归档位置和远程归档位置,而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只能配置本地归档位置.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多达10个归档位置,而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最多只能配置两个归档位置.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 不能与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时使用.
因为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不能与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时使用,所以必须禁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当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配置本地归档位置时,需要指定LOCALTION选项.当配置远程归档位置时,需要指定SERVICE选项.
示例如下: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uplex_dest='';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1='location=d:demoarchive1';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2='location=d:demoarchive2';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3='location=d:demoarchive3';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4='service=standby';配置远程归档位置时,SERVICE选项需要指定远程数据库的网络服务名(在tnsnames.ora文件中配置)4,使用LOG_ARCHIVE_DEST_n选项
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配置归档位置时,可以在归档位置上指定OPTIONAL或MANDATORY选项.指定MANDATORY选项时,可以设置REOPEN属性.
OPTIONAL:该选项是默认选项.使用该选项时,无论归档是否成功,都可以覆盖重做日志.
MANDATORY:强制归档.使用该选项时,只有在归档成功之后,重做日志才能被覆盖.
REOPEN:该属性用于指定重新归档的时间间隔,默认值为300秒,必须跟在MANDATORY后.
例: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1=’location=d:demoarchive1 mandatory’;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2=’location=d:demoarchive2 mandatory reopen=500’;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3=’location=d:demoarchive3 optional’;5,控制本地归档成功的最小个数.
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控制本地归档的最小成功个数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2;6,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STATE_n控制归档位置的可用性.设置该参数为ENABLE(默认值),表示会激活相应的归档位置;设置该参数为DEFER,表示禁用相应归档位置.当归档日志所在磁盘损坏或填满时,DBA需要暂时禁用该归档位置.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state_3=defer;(禁用)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state_3=enable;(启用)显示归档日志信息
1,使用ARCHIVE LOG LIST命令可以显示日志操作模式,归档位置,自动归档机器要归档的日志序列号等信息.
2显示日志操作模式
SELECT name,log_mode FROM v$database;
3,显示归档日志信息.
Col name format a46
Select name, swquence#, first_change# FROM v$archived_log;Name用于表示归档日志文件名,sequence#用于表示归档日志对应的日志序列号,firs_change#用于标识归档日志的起始SCN值.
4、执行介质恢复时,需要使用归档日志文件,此四必须准确定位归档日志的存放位置.通过查询动态性能视图v$archive_dest可以取得归档日志所在目录.
SELECT destination FROM v$archive dest;
5,显示日志历史信息
SELECT * FROM v$loghist;
THREAD#用于标识重做线程号,SEQUNCE#用于标识日志序列号,FIRST_CHANGE#用于标识日志序列号对应的起始SCN值,FIRST_TIME用于标识起始SCN的发生时间.SWICTH_CHANGE#用于标识日志切换的SCN值.
6.显示归档进程信息.
进行日志切换时,ARCH进程会自动将重做日志内容复制到归档日志中,为了加快归档速度,应该启用多个ARCH进程.通过查询动态性能视图V$ARCHIVE_PROCESSES可以显示所有归档进程的信息!
SELECT * FROM v$archive_processes;
Porcess用于标识ARCH进程的编号,status用于标识ARCH进程的状态(ACTIVE:活动,STOPPED:未启动),log_sequence用于标识正在进行归档的日志序列号,state用于标识ARCH进程的工作状态==========================================用Oracle归档日志进行恢复的方法
用Oracle归档日志进行恢复的方法
联机重演日志没有丢失应使用完成恢复,如联机重演日志损坏,而又没有备份,就只能进行不完全恢复。
一、完全恢复:
1.使用命令“svrmgrl”调用行方式服务器管理;2.输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输入命令“startup mount’;3.输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4.按下ENTER,接受默认值。
5.然后输入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完成数据库恢复。
二、不完全恢复
警告:
应用不完成恢复前,必须将数据库做一次完全冷备份,因为应用不完全恢复后,联机重演日志将重置,以前的所有日志不可用。
如果恢复不成功,数据库就不能使用了。再次强调,做完全冷备份后再应用不完全恢复。
1).基于变化的恢复(change-based recovery)要执行基于变化的恢复,需要知道丢失日志之前的系统写入归档重演日志的最大的变化号(SCN),然后可以启动恢复语句恢复数据库直到改变scn_number,其中比scn_number是写到已归档重演日志文件顺序号386的SCN(即,小于丢失日志顺序号387的SCN)。可以从V$log_history视图中得到SCN信息。
select first_change# from v$log_history where sequence#=387;其中387为最后一个有效的日志文件号加1,该例是查找386.
知道了SCN后,使用下述步骤完成恢复
1.使用命令“svrmgrl”调用行方式服务器管理;2.输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输入命令“startup mount’;3.输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until change 9999;”
4.在回答Oracle第一个归档重演日志建议信息时,输入“auto”,Oracle在找到第387号重演日志之前停止恢复。
5.用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打开数据库。(应用该命令前请确认数据库已备份,如打开失败,日志将不可用)2).基于停止的恢复(cancel-based recovery)
1.使用命令“svrmgrl”调用行方式服务器管理;2.输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输入命令“startup mount’;3.输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Oracle提示需要的第一个归档重演日志文件名.按下ENTER键接受缺省文件名,并且—路ENTER直到询问顺序号387的日志。输入“cancel”,停止恢复操作。
4.用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打开数据库。(应用该命令前请确认数据库已备份,如打开失败,日志将不可用)3).基于时间的恢复(time-based recovery)
为使用基于时间的恢复,必须知道记录在V$log_history归档重演日志序号387(丢失重演日志)的时间,通过执行查询语句“select time from v$log_history where sequence#=387;”得到。本例得到的时间是:2002-06-23 14:42:04现在开始实施恢复。
1.使用命令“svrmgrl”调用行方式服务器管理;2.输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输入命令“startup mount’;3.输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until time '2002/06/23 14:42:04';”,Oracle提示需要的第一个归档重演日志文件名,输入“auto”,Oracle恢复归档重演日志直到序号为387的日志,停止恢复操作。
4.用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打开数据库。(应用该命令前请确认已数据库已备份,如打开失败,日志将不可用)提示: 使用基于时间的恢复,时间的格式是YYYY/MM/DD HH24:MI:SS,并且用单引号括起。
附:如何启用Oracle的归档方式
1.参照以下内容编辑init.ora文件:
log_archive_start = true
log_archive_dest_1 = " LOCATION=D:\Oracle\oradata\ORCL\archive "og_archive_format = %%ORACLE_SID%%T%TS%S.ARC2.关闭数据库
svrmgrl connect internal
svrmgrl shutdown normal
3.然后启动实例并安装该数据库,但不打开数据库。
svrmgrl startup mount
4.接着,发布下列更改数据库的命令。
Svrmgrl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5.现在,数据库已经更改为归档方式,您可以打开数据库。
svrmgrl alter database open;
提示:也可以使用DBA studio工具启用数据库的归档方式,操作很简单=============================================================ORACLE归档模式的设置
在ORACLE 数据库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中,数据库的日志模式和自动归档模式一般都是不设置的,这样有利于系统应用的调整,也免的生成大量的归档日志文件将磁盘空间大量的消耗。但在系统上线,成为生产环境时,将其设置为日志模式并自动归档就相当重要了,因为,这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有效预防灾难的重要措施。这样,通过定时备份数据库和在两次备份间隔之间的日志文件,可以有效的恢复这段时间的任何时间点的数据,可以在很多时候挽回或最大可能的减少数据丢失。
一、 要使OARCLE 数据库进行日志的自动归档,需要做两方面的事情;1.是数据库日志模式的设置(可为Archive Mode 和No Archive Mode);2.就是自动归档模式设置(Automatic archival,可为Enabled 和Disabled)。
二、 如何查看数据库的现行日志和自动归档模式的设置可用archive log list 命令来查看。
运行在日志自动归档模式下的数据库系统查看结果如下(一般是生产环境):
SQL archive log list
Database log mode Archive Mode
Automatic archival Enabled
Archive destination /backup/archivelog
Oldest online log sequence 2131
Next log sequence to archive 2133
Current log sequence 2133
没有启动数据库日志模式和自动归档的数据库系统查看结果如下(一般是测试环境):
SQL archive log list
Database log mode No Archive Mode
Automatic archival Disabled
Archive destination /u01/app/oracle/product/8.1.7/dbs/archOldest online log sequence 194
Current log sequence 196
三. 数据库日志模式的设置
在创建数据库时,可以在CREATE DATABASE 语句中指定数据库的日志模式。假如没有指明,则缺省为NOARCHIVELOG 模式。由于如果在创建数据库时指明是Archive Mode的话,会增加约20%的创建时间,而在以后启动INSTANCE 时再设置的话,一般只用去几秒的时间,所以一般在创建数据库时是不设置为ARCHIVE MODE 的。
将数据库的日志模式设置切换(Archive Mode 和No Archive Mode 之间的切换)的步骤和操作如下:
1. 关闭运行的数据库实例
SQL shutdown
在进行日志模式切换之前,必须将运行的数据库正常关闭。
2. 备份数据库
该备份跟以后产生的日志一起用于将来的灾难恢复(很重要,如要改为归档日志模式,没有这个数据库备份,仅有日志文件是无法从该时间点恢复的)。
3. 启动数据库实例到mount 状态,但不要打开。
SQL startup mount
4. 切换数据库日志模式。
SQL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设置数据库为归档日志模式)或SQL 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设置数据库为非归档日志模式)5. 打开数据库
SQL alter database open;
6. 确认数据库现在处于归档日志模式。
SQL archive log list;
Database log mode Archive Mode
Automatic archival Enabled
Archive destination for example: $ORACLE_HOME/dbs/archOldest on-line log sequence 275
Next log sequence 277
Current log sequence 278
7. 将这个时间点的redo logs 归档
SQL archive log all;
8. 确认新产生的日志文件已在相应的归档目录下面。
四. 自动归档模式设置(Automatic archival,可为Enabled 和Disabled)。
在该模式下,数据库启动一个arch 进程,专门负责将redo logs 写到系统归档设备的相应目录下。在数据库的参数文件中设置参数(一般是在$ORACLE_HOME/dbs/init*.ora 文件中):
LOG_ARCHIVE_START=
LOG_ARCHIVE_DEST=
LOG_ARCHIVE_FORMAT=
LOG_ARCHIVE_START:
深入分析Oracle数据库日志文件
作为Oracle DBA,我们有时候需要追踪数据误删除或用户的恶意操作情况,此时我们不仅需要查出执行这些操作的数据库账号,还需要知道操作是由哪台客户端(IP地址等)发出的。针对这些问题,一个最有效实用而又低成本的方法就是分析Oracle数据库的日志文件。本文将就Oracle日志分析技术做深入探讨。
一、如何分析即LogMiner解释
从目前来看,分析Oracle日志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Oracle公司提供的LogMiner来进行, Oracle数据库的所有更改都记录在日志中,但是原始的日志信息我们根本无法看懂,而LogMiner就是让我们看懂日志信息的工具。从这一点上看,它和tkprof差不多,一个是用来分析日志信息,一个则是格式化跟踪文件。通过对日志的分析我们可以实现下面的目的:
1、查明数据库的逻辑更改;
2、侦察并更正用户的误操作;
3、执行事后审计;
4、执行变化分析。
不仅如此,日志中记录的信息还包括:数据库的更改历史、更改类型(INSERT、UPDATE、DELETE、DDL等)、更改对应的SCN号、以及执行这些操作的用户信息等,LogMiner在分析日志时,将重构等价的SQL语句和UNDO语句(分别记录在V$LOGMNR_CONTENTS视图的SQL_REDO和SQL_UNDO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等价语句,而并非原始SQL语句,例如:我们最初执行的是delete a where c1 cyx;,而LogMiner重构的是等价的6条DELETE语句。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V$LOGMNR_CONTENTS视图中显示的并非是原版的现实,从数据库角度来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它记录的是元操作,因为同样是delete a where c1 cyx;语句,在不同的环境中,实际删除的记录数可能各不相同,因此记录这样的语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LogMiner重构的是在实际情况下转化成元操作的多个单条语句。
另外由于Oracle重做日志中记录的并非原始的对象(如表以及其中的列)名称,而只是它们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内部编号(对于表来说是它们在数据库中的对象ID,而对于表中的列来说,对应的则是该列在表中的排列序号:COL 1, COL 2 等),因此为了使LogMiner重构出的SQL语句易于识别,我们需要将这些编号转化成相应的名称,这就需要用到数据字典(也就说LogMiner本身是可以不用数据字典的,详见下面的分析过程),LogMiner利用DBMS_LOGMNR_D.BUILD()过程来提取数据字典信息。
LogMiner包含两个PL/SQL包和几个视图:
1、dbms_logmnr_d包,这个包只包括一个用于提取数据字典信息的过程,即dbms_logmnr_d.build()过程。
2、dbms_logmnr包,它有三个过程:
add_logfile(name varchar2, options number) - 用来添加/删除用于分析的日志文件;
start_logmnr(start_scn number, end_scn number, start_time number,end_time number, dictfilename varchar2, options number) - 用来开启日志分析,同时确定分析的时间/SCN窗口以及确认是否使用提取出来的数据字典信息。
end_logmnr() - 用来终止分析会话,它将回收LogMiner所占用的内存。
与LogMiner相关的数据字典。
1、v$logmnr_dictionary,LogMiner可能使用的数据字典信息,因logmnr可以有多个字典文件,该视图用于显示这方面信息。
2、v$logmnr_parameters,当前LogMiner所设定的参数信息。
3、v$logmnr_logs,当前用于分析的日志列表。
4、v$logmnr_contents,日志分析结果。
二、Oracle9i LogMiner的增强:
1、支持更多数据/存储类型:链接/迁移行、CLUSTER表操作、DIRECT PATH插入以及DDL操作。在V$LOGMNR_CONTENTS的SQL_REDO中可以看到DDL操作的原句(CREATE USER除外,其中的密码将以加密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原始密码)。如果TX_AUDITING初始化参数设为TRUE,则所有操作的数据库账号将被记录。
2、提取和使用数据字典的选项:现在数据字典不仅可以提取到一个外部文件中,还可以直接提取到重做日志流中,它在日志流中提供了操作当时的数据字典快照,这样就可以实现离线分析。
3、允许对DML操作按事务进行分组:可以在START_LOGMNR()中设置COMMITTED_DATA_ONLY选项,实现对DML操作的分组,这样将按SCN的顺序返回已经提交的事务。
4、支持SCHEMA的变化:在数据库打开的状态下,如果使用了LogMiner的DDL_DICT_TRACKING选项,Oracle9i的LogMiner将自动对比最初的日志流和当前系统的数据字典,并返回正确的DDL语句,并且会自动侦察并标记当前数据字典和最初日志流之间的差别,这样即使最初日志流中所涉及的表已经被更改或者根本已经不存在,LogMiner同样会返回正确的DDL语句。
5、在日志中记录更多列信息的能力:例如对于UPDATE操作不仅会记录被更新行的情况,还可以捕捉更多前影信息。
6、支持基于数值的查询:Oracle9i LogMiner在支持原有基于元数据(操作、对象等)查询的基础上,开始支持基于实际涉及到的数据的查询。例如涉及一个工资表,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查出员工工资由1000变成2000的原始更新语句,而在之前我们只能选出所有的更新语句。
三、Oracle8i/9i的日志分析过程
LogMiner只要在实例起来的情况下都可以运行,LogMiner使用一个字典文件来实现Oracle内部对象名称的转换,如果没有这个字典文件,则直接显示内部对象编号,例如我们执行下面的语句:
delete from "C"."A" where "C1" = ‘gototop’ and ROWID = AAABg1AAFAAABQaAAH;
如果没有字典文件,LogMiner分析出来的结果将是:
delete from "UNKNOWN"."OBJ# 6197" where "COL 1" = HEXTORAW(d6a7d4ae) and ROWID
= AAABg1AAFAAABQaAAH;
显示归档日志信息
1,使用ARCHIVE LOG LIST命令可以显示日志操作模式,归档位置,自动归档机器要归档的日志序列号等信息.
2显示日志操作模式
SELECT name,log_mode FROM v$database;
3,显示Oracle归归档日志信息.
Col name format a46
Select name, swquence#, first_change# FROM v$archived_log;
Name用于表示Oracle归归档日志文件名,sequence#用于表示归档日志对应的日志序列号,firs_change#用于标识归档日志的起始SCN值.
4、执行介质 恢复 时,需要使用归档日志文件,此四必须准确定位归档日志的存放位置.通过查询动态性能视图v$archive_dest可以取得归档日志所在目录.
SELECT destination FROM v$archive dest;
5,显示日志历史信息
SELECT * FROM v$loghist;
THREAD#用于标识重做线程号,SEQUNCE#用于标识日志序列号,FIRST_CHANGE#用于标识日志序列号对应的起始SCN值,FIRST_TIME用于标识起始SCN的发生时间.SWICTH_CHANGE#用于标识日志切换的SCN值.
6.显示归档进程信息.
进行日志切换时,ARCH进程会自动将重做日志内容复制到Oracle归归档日志中,为了加快归档速度,应该启用多个ARCH进程.通过查询动态性能视图V$ARCHIVE_PROCESSES可以显示所有归档进程的信息!
SELECT * FROM v$archive_processes;
Porcess用于标识ARCH进程的编号,status用于标识ARCH进程的状态(ACTIVE:活动,STOPPED:未启动),log_sequence用于标识正在进行归档的日志序列号,state用于标识ARCH进程的工作状态